主席致詞

* 源自年報 2024

崔巍

主席

一、2024年經濟回顧

2024年,世界經濟在緩慢復甦中呈現動能不足、增長失衡、碎片化加劇的特徵。地緣衝突升級、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蔓延等風險挑戰,給全球增長前景蒙上陰影。與此同時,變革與機遇令人矚目:全球科技創新方興未艾,催生更多新經濟形態;綠色轉型成為大勢所趨,有望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中國經濟頂風破浪,在「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下,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潛力。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初步數據,2024年中國GDP增速為5.0% ,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2% ,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2.0%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8% ,比2023年之同比增長4.6%增加1.2個百分點,顯示出國內經濟的強勁複甦勢頭。

中國政府通過加大固定資產投資、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為經濟增長注入了強勁動力。特別是在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領域,國家政策的支持為科技企業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根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初步核算的統計,2024年電信行業收入比上年增長3.2%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持續推進「雙碳」目標,加大對新能源、智能製造、5G通信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這為本公司的三大核心業務集成電路及數字科技、新能源(特別是與光熱發電相關)、無線通信產品的發展帶來了廣闊的空間。

二、2024年業務回顧

2024年,本公司全體同仁凝心聚力,聚焦集成電路及數字科技、新能源及無線通信領域三大核心業務,圍繞「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的戰略目標,以積極主動的姿態應對各種挑戰,利用自身的各項有利條件,成功搶抓發展機遇,實現逆勢增長,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並為2025年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24年,本公司實現收入約人民幣2,520.2百萬元,同比增長約11.7%;年內公司權益股東應佔溢利約人民幣42.2百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約39.5% ,充分體現公司在近兩年業務多元化的發展策略下,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等發展指標持續改善,增長勢頭良好。

2024年7月,本集團完成收購了南京掌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掌御」)及上海掌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掌御」)各剩餘的49%股權(完成股權收購前南京掌御及上海掌御為本公司間接持有51%股權的附屬公司)。南京掌御主要從事芯片定制服務、半導體IP授權服務和供應鏈服務,以及物聯網安全芯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上海掌御主要在區塊鏈安全應用、數字安全服務、數據安全治理、數字資產交易平台等領域提供安全解決方案。南京掌御及上海掌御的剩餘股權收購事項讓本集團全面控制南京掌御及上海掌御的管理及營運、簡化決策過程,有效推行符合本公司業務目標的策略計劃。同時,也將進一步簡化監管報告和審批程序、節省涉及南京掌御及上海掌御的關連交易相關成本,從而提高運營效率。

1. 集成電路及數字科技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2025年2月8日公佈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達到美元6,276億,同比增長19.1% 。分地區看,美洲、中國、亞太╱所有其他地區在2024年均實現了顯著的銷售額增長,分別達到44.8% 、18.3%和12.5% 。日本和歐洲的市場表現相對疲軟,分別出現了0.4%和8.1%的負增長。全球及國內半導體產業鏈已走出底部,行業整體開啟積極備貨,進入上行通道,特別是在AI技術的推動下,本公司相關領域的發展前景廣闊。2024年下半年,得益於本公司優質的客戶服務和穩定的供應鏈體系,集成電路及數字科技板塊營收實現了恢複性增長。

市場銷售方面

本公司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從規格定義、IP選型、流片及封測設計驗證,通過定制化的解決方案和快速響應的服務速度,確保客戶無後顧之憂,贏得了客戶的廣泛認可。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經營管理及客戶服務水平,與客戶實現戰略共贏,在市場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建立了穩定的品牌形象。戰略客戶銷售佔比逐年提升,客戶結構呈現優質、高效、穩固等特點。

生產供應方面

本公司專注於集成電路的設計、研發和銷售,將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環節委託給專業的晶圓製造廠商、封裝測試廠商完成。本公司通過與全球主流的晶圓代工廠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確保了原材料和生產能力的穩定供應,具備12nm至0.5um等多個工藝節點的交付解決方案。同時,本公司憑借多元化的供應鏈布局,在面對地緣政治、貿易摩擦等外部變化時,有效規避了潛在的供應中斷風險。

研發方面

本公司研發系統核心成員由具有資深半導體專業背景和豐富產業經驗的專家組成,重點關注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和良率、效率提升等工作。同時,在自主創新基礎上,本公司積極加強與外部機構如科研院所、高校或下游行業巨頭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良好機制。截至2024年末,本公司擁有已授權發明專利5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4項,計算機軟著64項,行業標準6項,商用密碼證1項。

2. 新能源及服務

在「雙碳」目標的推動下,中國新能源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2024年,全國發電量達到9.4萬億千瓦時,其中清潔能源發電佔比超過32%。光熱發電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兼具調峰電源和儲能的雙重功能,是中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實現能源轉型目標中不可或缺的技術,未來市場空間廣闊。

截至2024年底,中國建成光熱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838.2兆瓦(MW) ,在全球佔比提升至10.6% 。我國目前在建光熱發電項目34個,總裝機容量3300MW(預計多數將於2025年建設完成);規劃光熱發電項目37個,總裝機容量約4,800MW 。

市場銷售方面

本公司於2023年下半年完成收購51%股權及其附屬公司的浙江中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中國國內熔鹽領域建設與運維的先行者,在光熱運維領域已處於行業領先地位,累計承接及參與運維的光熱電站項目裝機規模已超過900MW ,居全球前列。金塔中光、山東院鄯善、西勘院格爾木、浙火吐魯番項目於2024年9月入場,已進入運營初試階段。2024年11月,本公司申報的德令哈350MW光熱項目成功入選青海省2024年光熱發電示範(試點)項目,該項目將採用塔式熔鹽光熱技術,規劃裝機容量350MW ,並配套14小時的熔鹽儲能系統,是目前全球已建成、規劃及在建項目中裝機規模最大的塔式光熱項目。

依託對熔鹽儲換熱技術的掌握,在大力發展光熱電站建設、運營的同時,亦重點聚焦零碳園區、火電靈活性調峰、鋼廠節能與峰谷套利以及分佈式儲熱等熔鹽儲能場景的整體解決方案和相關產品的提供。2024年中標貴州省仁懷市穹客釀酒供汽項目、台州市黃岩橘井生態科技有限公司電儲能供綠色蒸汽項目。

此外,50MW塔式光熱熔鹽電站,對外形象不斷提升,行業影響力顯著增強,全年接待121次1,770人次,其中政府單位62次925人次、高校及媒體接待6次118人次、企業(客商)及其他52次727人次。青海日報、省州市主流媒體以《將世界之「光」聚在柴達木盆地》《追光逐日「闖」新路》《超萬面定日鏡「綻放」戈壁灘》等為題進行了專題報道。

生產供應方面

本公司擁有青海德令哈10MW和50MW兩個塔式光熱熔鹽儲能發電項目。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光熱電站2024全年累計發電量達1.402億kWh ,連續三年穩定完成發電量目標。

本年度,本公司完成重大技術改造兩項:其一,成功實施聚光集熱系統全自動一鍵啟停控制技術升級,實現機組啟停流程智能化管控,系統響應效率大幅提升;其二,自主搭建智能雲監控平台,集遠程實時監控、氣象災害預警、自定義視頻巡檢及理論發電量智能分析等核心功能模塊於一身,支持授權用戶通過數字孿生系統,實現電站全要素可視化運營管理,有效提升了電站智能化運維水平及發電效率,為後續規模化推廣應用奠定了技術基礎。

研發方面

本公司結合市場需求和產業未來發展方向,持續加快創新平台建設,加大新產品和新技術研發投入,截至目前已擁有省級以上科研平台3個,分別為「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發改委批複)」、「青海省太陽能塔式熱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青海省科技廳批複)」以及「塔式太陽能熱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青海省發改委批複)」,擁有已授權發明專利22項,實用新型專利25項、計算機軟著5項,行業標準14項。

3. 無線通信

隨著中國5G網絡建設的深入推進,5G網絡建設實現深度覆蓋,2024年全國5G基站總數突破400萬座達到425.1萬座,5G相關投資超過人民幣2,000億元。2024年,數據中心規模持續擴大,智能家居、物聯網等新興應用快速普及,市場對高性能同軸電纜的需求持續增長。2024年,本公司憑藉領先的技術優勢和穩定的產品質量,在無線通信、廣播電視、安防監控等領域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同時,本公司加大對高頻、高速傳輸技術的研發投入,推出了多款創新型產品,贏得了客戶的高度認可。

市場銷售方面

2024年,本公司持續強化客戶集採市場。在射頻類項目集採中,以排名第一的優異成績中標中國移動組織的饋線、漏泄電纜及配件、饋線跳線集采項目;在中國鐵塔饋線及饋線配件集采項目中,分別斬獲第一、第二名;在天線類集采項目中,成功中標中國移動2024至2025年特殊場景天線產品、多頻段基站天線產品以及高鐵天線產品集中採購項目。2024年累計中標集採項目金額約人民幣1,195.53百萬元,有效支撐本公司長時間、於接近滿負荷的高效生產狀態,為達成全年業績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4年海外市場業務同比增長44% ,雖受俄烏衝突、獨立國家聯合體市場和歐美市場業務開展困難;但東南亞市場、中東市場、印度市場和通信設備商業務均實現增長,南美新興市場實現新突破。2024年新增5個運營商入圍,成為愛立信中國區合格供應商。

生產供應方面

於2024年內,本公司以「技術創新、質量優先、效率驅動、可持續發展」為核心,全面提升智能化、數字化能力,2024年實現成本降低超過人民幣55.0百萬元。同時,本公司積極推動製造與研發的深度融合,提升核心競爭力,為本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研發方面

2024年,本公司加大研發力度,研發推出應用於高鐵隧道場景用的新型低損耗50-42擴頻3.6GHz漏泄電纜並實現批量應用;重新定義饋線產品結構,推出HPALS系列特柔饋線產品,配套HPC2.0標準化安裝工具,實現高可靠、高效率的全新創新與升級。2024年實現發明專利授權27項,國際專利4項,榮獲2024年中國質量協會質量技術獎二等獎;全年研發項目17項,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超過人民幣665.0百萬元;在5G擴容天線系列、低頻5G重耕宏基站天線、高效率綠色基站天線、多模輻射寬高頻漏泄電纜產品、新一代防水可集成化高頻電纜組件產品實現較大幅度業績增長。

三、中國經濟現狀與行業機遇

2025年是中國「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在戰略布局和宏觀政策的協同發力下,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穩步前行。中國政府通過加大戰略新興產業的引導布局和支持企業研發創新、綠色發展、數字化轉型,為製造業企業發展創造了更加優越的發展環境,為本公司所在的集成電路、新能源、無線通信等行業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1. 集成電路及數字科技

2025年是AI終端應用爆發的元年,半導體市場將迎來全面增長,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預測,2025年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美元6,970億,增長率為11.2% 。同時,中國政府正大力推進半導體產業自主可控,加之5G通信、物聯網、大數據、新能源汽車等新興技術領域的快速發展,集成電路及數字科技市場前景廣闊。

2025年,本公司將緊抓行業市場發展機遇,持續加大在集成電路設計、先進製造工藝及智能解決方案領域的研發投入,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創新,加快人工智能、物聯網及高性能計算等前沿技術突破,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產品線;進一步優化供應鏈管理,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將集成電路及數字科技業務打造成推動本公司整體發展的重要引擎。

2. 新能源及服務

在中國「雙碳目標」( 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引領下,中國能源行業加速轉型升級,可再生能源產業邁上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作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光熱發電憑藉其可靠性和可持續性,在能源結構轉型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特別是2025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明確要「積極發展光熱發電」,讓光熱發電產業發展有了堅實的法律支撐。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預測,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將達531~583GW ,其中中國受政策與市場雙重驅動的影響,預計新增裝機215-255GW ,全球佔比超40% ,國內市場需求持續旺盛。

2025年,本公司將繼續深耕光熱發電領域,加大對高效集熱器、新型熔鹽配方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探索與儲能技術的深度融合,有效應對光熱發電間歇性的挑戰,拓展光熱發電項目的應用場景,制定差異化市場推廣策略,積極爭取國內外優質光熱發電項目,推動業務規模化發展。同時,本公司將進一步加大新能源服務領域的布局,引入AI和大數據技術,構建智能運維平台,提升運維效率和精準度,提供從項目設計、建設到運營維護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本公司還將積極參與國內外大型光熱發電項目,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打造本公司未來綠色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3. 無線通信

隨著5G網絡的進一步普及、物聯網設備的廣泛應用以及數據中心建設的加速,市場對高性能同軸電纜的需求將持續增長。2025年,本公司將繼續優化產品結構,提升技術含量,進一步拓展在高頻、高速傳輸領域的市場份額。

2025年,5G網絡建設全面普及,5G基站建設預計將建成450萬座,建設速度逐漸放緩。但與此同時,5G-A加速演進,全球6G標準化工作已進入實質階段,為無線通信行業帶來新的增長動力。

本公司作為同軸電纜、天線及基站設備的領先供應商,將全面實施產品線管理,對優勢傳統產品線進一步提質增效,鞏固行業領先地位;對培育產品線加強投入,實現快速發展;對未來業務加快調研,盡早布局。重點研發4G&5G融合天線、特殊場景應用天線、綠色天線、直放站、擴頻射頻同軸電纜及漏泄電纜、低損射頻同軸電纜等新產品,滿足後5G時代的場景化、高品質及低成本的多元需求;啟動衛星通信毫米波相控陣天線新業務,為5G-A及6G時代的空天地一體化通信、低空飛行網絡覆蓋進行技術儲備和市場拓展;推進市場多元化發展,開拓國內運營商省采、非運營商市場及海外市場;加速推進海外產業布局,加快品牌國際化建設,實現從「出口」模式向深度本地化運營的「出海」轉型。本公司預計,無線通信業務未來將繼續保持穩健增長,並為本公司貢獻可觀的收益。

四、2025年展望

展望2025年,儘管全球經濟仍存在不確定性,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本公司對中國經濟的長期向好趨勢充滿信心。本公司將繼續秉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及合作共贏的理念,深耕集成電路及數字科技、新能源及服務、無線通信三大核心業務領域。重點推進以下工作:

 

1. 技術創新

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本公司三大業務板塊的核心競爭力,推動產品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本公司將持續聚焦前沿技術,推動產品與服務的升級換代,以應對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

2. 市場拓展

深耕國內市場,同時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海外市場,提升國際化運營能力。

3. 綠色發展

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推動光熱發電業務的規模化發展,助力能源結構轉型。

4. 人才培養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吸引和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技術和管理人才,為公司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2025年是充滿挑戰與機遇的一年,本公司將聚焦戰略布局和高效執行,時刻保持警惕,靈活應對挑戰,確保穩健發展,實現業務規模與盈利能力的雙重提升。展望未來,本公司將繼續秉持創新精神,堅守企業使命,砥礪奮進新的發展征程。

五、致謝

最後,我謹代表董事會,向全體員工、股東、客戶、合作夥伴以及社會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謝!正是你們的信任與支持,讓本公司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不斷前行。2025年,本公司將繼續以堅定的信念和務實的態度,把握機遇,迎接挑戰,為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為社會貢獻更多的集成電路及數字科技、綠色能源及無線通信解決方案。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